《金秋俄羅斯 • 聖彼得堡I》

一提起俄羅斯,很多人只會想到首都莫斯科,但筆者最喜歡聖彼得堡,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,是1704年由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,1714年彼得大帝由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,原因是因為靠近波羅的海,為大、小涅華河的滙聚地,最重要是靠近歐洲國家。隨後列寧推翻沙皇統治,成立蘇聯將首都搬回莫斯科。

聖彼得堡是最早的名稱,1914年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改為彼得格勒,(格勒是在俄文是城市的意思)。列寧也在此地發動了十月革命,列寧死後改名為列寧格勒。蘇聯解體後,又改回舊名「聖彼得堡」。

聖彼得堡貌似威尼斯,大大小小的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,全城由423座橋連接,所以有「北方威尼斯」之稱。橋底約2.5米,白天只是一些遊客遊船看看這個城市。但4月至11月河水不結冰的季節每天晚上深夜1點至清晨5時,其中一些主要大穚會打開,好讓商船可以進出涅華河到波羅的海。

聖彼得堡經過歷代沙皇的洗禮,城市裏有很多地方及建築物都充滿了華麗,奢華的味道,金光閃閃,使遊客感覺穿插不同的宮殿,與莫斯科相比更加耀眼。

所以筆者第一站就到了瓦西裏島,島的東岬角把流入芬蘭灣的涅華河分成的兩條河道,長期以來,這裏一直是繁榮的貿易港,交易所前面的廣場上貎似燈塔的建築物,上面掛有向不同
方向的船頭,原來古時一傳統,那就是在每一次重大勝利以後,都要在圓柱上增添一座船頭形雕像,表揚他們勝利歸來。跟著坐上平底遊船看到岸上二邊的房間根本沒有高樓大廈,排列整齊,不同顏色交替,屋與屋間又有一條小橋連貫著。 小船在市內小運河穿插,漫漫遊到涅華河主流上,程度超乎我想像之壯觀,比法國塞納河更美。



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